WFU

網站頁籤

2022年7月12日 星期二

年輕女星得到乳癌 ,年輕女性乳癌有比較可怕嗎?

 




約略半年的時間,兩位女明星相繼因為生病、對抗乳癌而被新聞報導,一位接受約略兩年的治療後病逝,一位則是剛開始接受治療,並將自己治療的經歷公開給大眾,勇敢面對自己的病情。兩位女明星皆無法從新聞報導等資訊,完整知道他們乳癌的型態,但是可以很清楚知道,他們都是在比一般人認知罹癌年紀,更早罹患乳癌。

在醫學上認為,小於40歲得到乳癌,會是一個相當不好的預後因子。這兩位女星剛好都在40歲以前就罹患乳癌,理論上未來的存活率、復發機率都會比40-60歲的女性差。而台灣,每年約有8%的乳癌患者,是小於40歲的年輕女性,人數或是比例可能比一般人想像中的還多。

乳癌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常見的癌症,在台灣亦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各先進國家基本上都針對40歲以上的女性做篩檢,所以40歲以上的乳癌患者較容易被早期診斷。而對於40歲以下的女性,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的政策。

這個年紀的女性,事實上是經濟生產主力,也是適合生育的年紀,更可能是一個家庭的核心,除非這個年紀的女生,有意識得定期做檢查,否則等到摸到硬塊確定是乳癌,通常都相對是比較嚴重的情況。這個階段罹患乳癌,不但可能會影響到經濟生產力、生育能力,更可能造成家庭破碎、生命喪失,當台灣有2%(每年25%的女性得到乳癌,其中8%為40歲以下)的女性癌症患者,是屬於這樣高風險的族群,檢查事實上並不困難,就看相關單位願不願意重視。




40歲前乳癌都一樣嚴重嗎


根據美國醫療資料庫,從2010至2015年的乳癌資料中,在約27萬個確診乳癌的病患中,有1.4萬人在40歲以前罹患乳癌(5%),診斷當下是第三期(局部晚期乳癌)的比例,相較於其他年齡層高出了約略兩倍(20%比上10%)。

一般而言,乳癌的基本分型,如果是三陰性或是Her-2陽性的乳癌,會被認為是比較差的基因型態,存活率相較其他型態比較差。但Her-2這20年來蓬勃的發展,如果口袋夠深、又能早期發現,並不一定會比較差。三陰性乳癌雖然近年來也有重大突破,但是藥費卻是少數人才能負擔。

美國醫療資料庫及挪威的醫療資料分析,發現在40歲以前罹患乳癌,三陰性或是Her-2陽性患者,她們存活率並沒有特別的差,甚至跟其它70歲以前得到相同型態乳癌的患者差不多。但是如果40歲以下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復發,則會來的又快又猛。反而是在多數乳癌患者,被認為最常見也相對好控制的賀爾蒙陽性乳癌,若在40歲以前被診斷出來,這些病患的存活率相較其她年齡層,有較差的治癒率。


亞洲族群的特性


美國醫療資料庫的罹癌年齡,平均是60歲,而根據台灣國建署的資料,台灣罹患乳癌的年齡中位數是56歲。美國整體罹癌風險會隨著年齡增加而爬升,直到70歲左右達到頂峰而下降;在台灣則可以見到從30歲開始明顯上升,到55歲左右達到高峰,然後緩慢下降到70歲。

亞洲人種跟其它種族,不同年齡得到乳癌的風險,是有種族間的差異。或許年齡因病或自然死亡的機會本來就會增加,但是各國的乳房篩檢不少是在70歲左右就停止,因此70歲以後罹癌的人數可能被低估,更可能因此較晚被發現乳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這可能可以解釋70歲以上罹患乳癌的死亡機率是大幅上升。

亞洲族群,以台灣為例有8%是40歲以下得到乳癌,約略半數得到乳癌的患者是在停經之前。在人生精彩的年紀得到乳癌,對於身心靈都是不小的傷害跟壓力,事業要暫緩、可能要考慮是否要做生殖功能保留等等。




年輕乳癌的治療


基本上對於40歲以前的年輕女性,得到乳癌的治療沒有跟其它年齡層,沒有太大的差異,最大的差異可能是需要做生殖醫學諮詢,看如何增加癌症治療後生育功能的保存。

三陰性或是Her-2陽性的乳癌,還是相對比較凶猛,全身性的治療化療、標靶甚至免疫治療,以及局部治療:乳房切除手術、放射線治療等都是在經濟狀況內允許都要思考要不要把武器用好用滿。

賀爾蒙陽性的病人,在年輕乳癌上的表現,比其它年齡層不好,所以除了傳統賀爾蒙治療外,停經針或是卵巢切除手術是最好能夠加上去的治療。化療則是視情況給予,目前有學者認為,在賀爾蒙強陽性病人上打化療所產生的效益,是化療導致停經而帶來的,但這樣的論點需要更多證據來支持。

化療或是停經針都會導致月經消失,有的是暫時的、有的則可能造成永久停經,因此可能需要面對這些類似停經症候群的症狀,同時為了降低女性荷爾蒙的濃度,也會造成骨質密度的降低,除了可以利用打針來維持骨質的密度,更應該要適度的運動來給骨頭適度壓力,並且考慮補充鈣質、維他命D來保養骨頭。

年輕女性得到乳癌,可能會因為未來預期餘命較其他年齡層長,面對復發風險的心理壓力大、或是造成乳房外觀上的變形,因此有較高的比例會選擇進行乳房義乳重建手術,甚至連對側乳房都進行預防性切除及重建手術。




台灣國建署提供45歲的女性進行乳癌篩檢,有家族病史的則提前到40歲。現在台灣女性在40歲前,得到乳癌的比例以達到8%,30幾歲罹患乳癌已經越來越常見,甚至20幾歲的女性乳癌也不再是什麼罕見的新聞。

這些年輕女性乳癌患者,可能因為都是自己摸到,或是其他原因發現,通常診斷時腫瘤都相對比較大,也常常有淋巴結轉移,代表這群女性患者,她們治療的難度較高,存活率也較差。

她們所缺乏的可能僅僅只是提早檢查、提早發現,整個結果可能都會不一樣。或許我們的健康教育,要讓我們的國民知道,亞洲人會比較容易很年輕就罹患乳癌,讓她們有意識地去定期做乳房超音波檢查,如果能夠早期發現乳癌,整個對抗癌年輕乳癌的成果,可能就是不同的樣貌。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