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古時代,人類開始懂得利用穀物、水果等農作物釀酒後,酒精就成為人類社交上不可或缺的一種飲品。狂歡的時候飲酒、失意的時候獨飲,有文人需要酒精來增添文采。過度地飲酒也帶來許多的傷害,酒駕撞傷撞死人、喝到失去理智拿刀砍人,幾乎天天可以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似乎也不再是什麼新聞。
喝酒也會帶來許多健康上的問題,喝到肝功能異常(爆肝?)、肝硬化、胰臟炎、食道出血,甚至是導致癌症,像是許多頭頸部相關的癌症(口腔癌、食道癌等)、肝癌、大腸癌、乳癌,酒精會導致癌症,似乎相對空汙、油炸飲食等致癌因子相比,比較沒有被重視。
乳癌已經擠下肺癌成為全世界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在台灣乳癌也是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四個女性癌症患者就有一人是乳癌。根據歐美的資料,在北美及西歐國家,每年約有8%的乳癌是因為喝酒而導致,其他地區有多少乳癌是因為喝酒而產生,並沒有很明確的答案。
隨著台灣都市化,夜生活的興盛,飲食文化的改變,現在大家越來越能接受吃西餐配著酒,雖然可能還是無法跟歐美國家一樣,中午隨處可見有人在餐廳飲酒,或是坐在公園輕鬆愜意的享受酒精,但台灣人酒精消耗的數量確實逐年攀高,也代表導致乳癌的比例會越來越接近歐美。
酒精為什麼會導致乳癌?
每天攝取約30克的酒精,會導致體內女性賀爾蒙濃度的上升20-25%,而女性賀爾蒙刺激乳房組織賀爾蒙受器,造成乳房組織密度增加,可能進而導致賀爾蒙陽性的乳癌細胞產生,最終導致乳癌。
同時酒精也會破壞乳房細胞的DNA,導致細胞複製可能產生異常,而異常的細胞,經由不斷地破壞、複製後,可能最終會導致乳癌細胞的產生。酒精也會妨礙葉酸的吸收,葉酸被認為可以降低乳癌的風險,因此過度的酒精攝取,會增加罹癌風險。
喝多少才會導致乳癌、不同酒類會不同嗎?
不同研究有不同的說法,但是基本上只要每日攝取的酒精,超過10-15克就會明顯增加乳癌的風險,喝入越多酒精所可能面臨的風險越高,而每日15克的酒精,相較於一般人,罹患乳癌的風險可能會增加10%。15克的酒精可能一小罐啤酒就會超標。
啤酒、烈酒、紅白酒大概是市面上最常見的酒精分類方式,不管是什麼類的酒,裡面含有的物質都相當複雜,這也造就不同年份、不同地區酒品也不一樣的價值,品嚐這些酒也才有不同的樂趣。
紅酒含有一些可以促進健康的成分,因此有人一天一小杯紅酒來保養身體。但是對於乳癌而言,這樣的保護力事實上是不足的。對於乳房而言,喝下酒精的克數越高,就代表越高的風險,跟喝啤酒、紅酒、威士忌基本上是沒有差別的。
可以明顯發現,對於停經前婦女,攝取酒精而導致的乳癌是較明顯,尤其是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喝酒,或是在第一次生產前有飲酒習慣的女性,酒精對於這些女性產生乳癌的風險是更為明確。現在未成年飲酒、或是大學生飲酒文化較過去流行,加上初次生產年齡延後,或許也能提供我們為何早齡乳癌大幅增加的一個可能性。酒精也確實造成停經前婦女,罹患乳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比停經後的婦女高。
有些人平常是不大喝酒的,但是會偶爾參加聚會,在聚會中,一次性喝下大量的酒精。如果假設一個人天天喝酒,但每天喝一杯,另一個人每週只喝一次酒,但一次喝下七杯。那一次性喝下大量酒精的人,罹患乳癌的風險,明顯是比天天少量飲酒的人還要高。
得到乳癌後的飲酒
很少有研究去針對罹患乳癌後的飲酒行為,及飲酒後對疾病控制所產生的影響去做研究,對於罹患乳癌的病人,站在醫師的角度上,大概都會要求戒酒,而且研究中讓病人自由去飲酒,是否有倫理道德的問題,可能將會導致這樣的研究是非常困難。但依照常理推論,乳癌病患應該要避免酒精攝取,如果要更嚴格的話,可能對於非常時間烹煮且含有酒精的料理,也要適度避免。
理論上,喝酒會增加體內女性賀爾蒙濃度,應該賀爾蒙陽性的乳癌飲酒病患人數要相對佔多數,但是研究上無法達到一致性的結果。但是卻發現,如果之前有在喝酒的病患,接受治療的成效,可能會比沒有喝酒的病患好。
面對可能的風險,如何負責任的喝酒?
西方國家對於國民飲酒可能導致乳癌的研究,發現絕大多數民眾是沒有這樣的認知,因此宣導即便是少量的酒精,也會增加乳癌的風險,是跟乳癌篩檢同樣重要。學校教育避免青少年飲酒、降低年輕人一次狂歡性的飲酒也是同等重要。
既然酒精是種很重要的社交工具,對於在職場中的人,三不五時就可能會有職場的餐聚,適度的小酌,不要喝下過度的酒精,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是尊重職場其他同事及保護自己身體的一種方式。
10-15克的酒精就會明顯增加乳癌風險,喝越多風險越高;一次性的狂飲比每天少量飲酒風險更高。現代文明社會,應該不太會再有過去禁酒令這種法律,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身體及行為負責。既然酒精會增加乳癌的風險,風險以及當下的歡樂,就是每個人要去衡量、拿捏的那把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