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1年7月11日 星期日

乳癌前導性化療後,多久該進行手術?





乳癌的治療在中古世紀以前,只能擁有手術的選擇。早期的手術範圍很大,有的還要切除胸肌及肋骨,淋巴結清除的範圍也非常徹底,對病人的傷害比起現在不可同日而語。那個年代的檢查技術也不成熟,根據當初乳癌腫瘤的描述,很多可能都是現在第三期、第四期的病人,病人的存活率當然也就不佳。


這ㄧ、兩百年乳癌的治療明顯進步,尤其這20、30年的藥物發展,可以根據乳癌病人腫瘤不同的型態,給予較個人化的治療。除了手術的選項外,約8成的病人,可以接受賀爾蒙治療;Her-2陽性的病患,在1990年代末期,開始有標靶的藥物可以使用,大幅提升治療的成功機會。三陰性乳癌,原本也只有手術、放射線治療加上化療,現在又多了免疫療法的選項,提升了不管是早期或是晚期乳癌的治療效果。





前導性化療


早期有些乳癌病人較晚就醫,導致乳癌腫瘤過大無法開刀,或是有些病人沒有意願接受手術,在這些病人身上,發現有些病人接受化療後,腫瘤有明顯縮小,甚至可以延長他們的存活時間。這樣的情況發生在Her-2陽性或三陰性乳癌病患身上相對較為明顯,而只有賀爾蒙陽性的乳癌病患,效果就沒有這麼顯著。

後續醫師將這樣的發現運用在一些腫瘤較大、淋巴結明顯轉移,原本只能做全部乳房切除手術、以及可能需要做完整淋巴結清除手術的Her-2陽性、三陰性乳癌病人,透過先打化療(標靶視腫瘤型態加上使用),讓這些病人的腫瘤縮小、腋下淋巴結轉移可能消失。

病人可以從原本需要全乳切除手術或是腋下淋巴結廓清的病人,變成可能可以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因此保留乳房的外觀;而淋巴結可能也只需要做前哨淋巴結切片即可,病人淋巴結的破壞減少,大幅降低淋巴水腫的機會(從20-25%降至5%)。

隨著前導性化療在較晚期乳癌治療上獲得的成功,這樣的治療方式開始被廣為運用在早期乳癌上。目前較為適合使用前導性化療的早期乳癌病患,為Her-2陽性、三陰性乳癌病人,腫瘤大於2公分,病理上確定或臨床上疑似有淋巴結轉移的病患。


在早期乳癌病人上,發現病人有四至六成的機會,在進行前導性化療後,乳癌腫瘤會病理完全緩解(pCR),也就是手術後病理上找不到殘存的癌細胞,這樣的病人,可以發現有較好的存活率。除了手術的範圍及傷害減少,前導性化療可以降低癌細胞遠處轉移的可能性,同時因為提前施打化療,可以知道目前化療藥物在這個病人身上是否有足夠的效果,可以避免無效化療藥物的使用,及減少不必要的藥物毒性,同時可以作為未來藥物延續使用或換藥的參考。





何時接受手術


接受完前導性化療的病人,除了少數腫瘤持續長大,要考慮馬上接受手術外,多數的病人在接受完前導性化療後,接著就是要接受手術的治療。手術前會先利用影像等工具,評估腫瘤是否有變小甚至消失,來決定可能需要的手術方式。


病患接受前導性化療後,藥物可能還有殘存在身體中,需要時間將藥物代謝掉。病患接受手術,對身體也是要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在手術後身體要有足夠的能力,來恢復手術帶來的傷害。因此前導性化療後要多久的間隔時間接受手術,就變得是一個需要仔細衡量風險利弊的問題。


多數的乳癌化療間隔為每一至三週施打一次,每個醫療團隊選擇的藥物及施打方式都可能略有不同。有研究根據完成前導性化療後三週為一個分類標準,發現三週內手術的病人,未來的存活率比三週後手術的差,但這只百人左右的研究。


其他研究也陸續進行,發現如果把病人以四週內、四至八週、超過八週來分析,發現四週內手術的存活率最好,四至八週跟四週比稍差一些,超過八週後進行手術,存活率就明顯有下降的問題,所以根據較多的研究統合分析後,可能在第四週前後進行手術,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這些統合分析的研究,似乎跟之前三週為分界點的研究有所衝突,這可能會跟實驗設計及樣本數有關,再來統合分析也有把三週的研究納入分析,還是得出四週左右進行手術是相對較恰當的。可能身體在第四週左右的時間,身體恢復到一個相對能夠承受手術壓力的狀態。


再者,近十年主流的化療藥物使用,跟十年前使用的藥物並不相同,不同時間所做的研究,都有可能會受到當下時空環境的影響,因而得出不一樣的結果,但是以目前證據來說可能會是第四週前後較為恰當。





不手術可以嗎?


既然前導性化療,可能可以讓腫瘤消失,那是不是就可以不要手術了?反正已經看不到腫瘤了,那是不是可以避免手術的傷害性?依照目前的標準治療,手術可能還是最保險安全的選項,至於未來,沒有人可以說得準。

有四至六成的的人有機會達成乳癌腫瘤病理完全緩解(pCR),但是絕大多數的病人是透過手術來確認腫瘤消失,雖然手術前的影像檢查,可能就已經發現腫瘤不見了,但是最終還是要以病理科醫師的判斷來當作最後依據。有可能影像上看不到腫瘤,實際上腫瘤切除後,還是可以發現癌細胞的蹤影。

同時Her-2陽性的病人,在前導性化療後,需要依據病理報告,來決定接下來標靶藥物的使用,是要維持原本的用藥,還是要換成T-DM1 (Kadcyla,賀癌寧),不同的藥物使用,可能會產生不同存活率的差異。

同時病患如果有腫瘤消失的情況,因此接受乳房保留手術,發現他們長期追蹤,乳癌局部復發的機率是相對較高,雖然整體而言,存活率沒有明顯差別,但可能表示,前導性化療可以使腫瘤縮小甚至消失,但是可能還是有殘存的癌細胞,只是被藥物壓制住,不易被影像或是病理的顯微鏡發現。


近期有醫師根據工作醫院的資料,分析在2000-2010年該醫院乳癌病人,經過前導性化療後的手術選擇,經過超過10年的追蹤結果。病患如果腫瘤消失因而沒有接受手術,後續的存活率並沒有比較差。這樣的結果,可能跟病患腫瘤會消失,原始腫瘤的大小相對就比較小,診斷時的存活率本身就比較好,同時經過前導性化療後腫瘤消失,就表示這群病人對藥物反應很好,也能代表未來存活率較高。


經過前導性化療後,腫瘤沒有消失、甚至變得更大,這樣的病人族群,本身的預期存活率就比較較差,因此反應在病人接受手術後存活率比沒有手術的不好,是病人本身對藥物治療的反應及原始腫瘤的嚴重程度,必須要進行手術,並非單單用有手術或是沒有手術來看待存活率的差別。


近年有醫師開始進行新的研究,他們對於前導性化療的病人,如果有影像上腫瘤消失的狀況,則病人進行原本腫瘤位置多次的病理切片,如果都沒有化驗出癌細胞,就跟病人討論是否要手術,而這樣的研究,可能還需要更長時間的驗證。或許10年後,我們會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讓我們對病人說,如果你化療後腫瘤消失並且切片證實如此,那可以考慮不用手術治療,但是目前仍然應該是要以手術治療較為安全。



延伸閱讀:



乳癌賀爾蒙治療


擾人的乳房疼痛





參考資料:


Avoiding breast cancer surgery in a select cohort of complete responders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long-term outcomes

The timing of breast and axillary surgery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Comparison of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with mastectomy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fter good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 PRISMA-compliant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Does the Timing of Surgery after Neoadjuvant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fect the Outcome?

Optimal timing of surgery following 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ong-term outcomes for neoadjuvant versus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early breast cancer: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ten randomised trials

A Clinical Feasibility Trial for Identification of Exceptional Responders in Whom Breast Cancer Surgery Can Be Eliminated Following Neoadjuvant Systemic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