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在紐約寒冷的冬天,在飛機起飛的過程中遭遇到鳥擊,飛機的兩具引擎失去動力。當時薩利機長立即判斷無法安全回到鄰近任一機場,於是降落在冰冷的哈德遜河,這也是空安史上罕見的飛機失事,全員生還的勵志故事。
飛機上可以有很多緊急事件,其中乘客在機上發生身體不適,也非罕見。平均每600次航程,就會出現一次緊急醫療需求,需要尋求地面醫療專業人員的協助,但是如果機上有專業人士評估不需要通報,可能就不會列為紀錄,所以實際飛機上的醫療事件,比統計數字上還要多。根據疫情前的推估,全球每天會有260-1420件民航機的緊急醫療需求。
在飛行旅途上,最常發生的突發身體裝況為昏厥,約占了1/3,其他常見的像是呼吸道狀況、心血管疾病及腸胃道不適。心臟停止跳動,需要急救的情況則相對罕見。
飛機在高空巡航,艙壓的設定,比我們在平地低了一些,同時身體能吸收到的氧氣,也相對較少,會產生輕微缺氧的狀態。有些人會因為這樣飛行的艙壓設計,產生呼吸不順等症狀。在長途飛行上,也會因為久坐、活動量降低,而增加靜脈血栓等風險。
機上的醫護人員
根據統計,當飛機上發生緊急醫療事件時,約有1/4的事件是由空服人員單獨處理,有一半的事件會有醫師幫忙,剩下1/4則會有其他醫療相關人員幫忙。
當緊急醫療事件發生時,就會請求地面醫療人員協助,並主導整個流程。當醫療人員在飛機上,可以讓機組人員在跟地面後勤醫療單位的溝通更為順暢。可以經由較為專業的評估,快速辨別緊急與否、可能的狀況,讓地面醫療人員更能掌握整體狀況。
幾年前,國籍航空公司在招募醫師擔任機上志工,可以享有中低階會員的會籍(辦張聯名卡可能這些福利都有了),貴賓室、專屬報到櫃檯等福利。航空公司表示,萬一飛機上有醫療狀況,可以快速找到醫師處理狀況,當時遭到許多醫師嗤之以鼻,除了這些福利基本上多數醫師都能負擔,最重要的是,這樣微薄的蠅頭小利,是否值得冒上醫療糾紛的風險。
多數先進國家很少用刑法來應對在醫療糾紛上,台灣是少數大量運用刑法在審查醫療糾紛的"先進國家",因此在飛機是國土延伸的概念下,在飛機上進行醫療行為,原本是善意的舉動,卻可能在萬一病況不如預期,冒上未來被刑法伺候的風險。
在多數先進國家的飛行器上,進行醫療行為,就算結果不如預期,基本上不會有面對法律的風險,除非有拿航空公司的好處,像是金錢、航空哩程、機位升等等。在國籍航空登記為醫師身份,就會得到類似的利益,需要面對的責任及義務就可能因此不同,很可能因此變成航空公司廉價聘請的醫師,出國放鬆,但因為等同值勤,是否就不能小酌呢?
多數醫療人員出國,是為了旅遊放鬆或是開會,在飛機上幫忙處理緊急狀況而吃上官司,算是得不償失。台灣衛福部,訂定了20多科的專科醫師,隨著醫療的進步,每一個醫師在各自專科下又可能有更深入的專精領域。飛機上人手不足、幾乎沒有任何檢查儀器,基本上只有一個小小的航空急救箱,面臨突發的高空醫療狀況,並不是每一個醫師都能快速處理妥當。
高空中的急救箱
曾經搭過前英屬香港的航空公司出國,機上乘客發生了昏厥的狀況,意識不是很清楚,當初傻傻的跟同學出去幫忙,看過那個傳說中的航空急救箱。印象中有三、四層,打點滴的針,基本上紙是一個硬針,一般在台灣的醫院在硬針外面,會有一個留置在血管內的軟管,感覺這急救箱是有點年代的設計。
急救箱內的消毒物品,是數個玻璃裝著碘酒,兩頭是棉花的東西,要讓碘酒沾到棉花上似乎要壓破玻璃才能達成。藥物擺放的邏輯也很難快速理解,空姐還拿給我們一張紙,可以讓我們知道每一層不同的瓶瓶罐罐是什麼藥物。
每個國家或是每個航空公司在急救箱的設置規定都不同,因此如果空服員無法熟悉急救箱內的物品,就算醫療人員有意幫忙,還是會浪費非常多時間在尋找可以使用的器材及藥物。在有些情況下,時間就是最缺稀的資源。
當歐洲在標準化不同廠家的手機充電線後,全球的航空公司也應當標準化急救箱擺設方式,而且理應負責飛行安全的空服員,也應當熟悉急救箱內藥物、衛材的放置位置,而不是只知道急救箱在什麼地方。
緊急降落
當年跟同學出遊,要從羅馬飛到香港,在飛機上遇到的突發醫療狀況,我們無法解決跟處理該位乘客的狀況,因此在起飛後數小時後,折返到地中海周邊某個機場。那次的降落,飛機快速進場,雖然落地後的剎車時間比平常長不少,但是降落的過程,是前所未有的平穩。
地面的醫護人員很快就將病人送下飛機,可能是因為要重新規劃航線,因此我們在飛機上等了數個小時才重新起飛。
飛機通常會帶著超過安全載重的油料起飛,因此需要花時間洩掉多餘的油料。同時要從巡航高度到降落鄰近機場,也要花上半小時的時間。
當降落後,只有1/3的病人經過評估需要送往醫院,這1/3的病人在急診檢查、治療後,也只有1/3的需要住院。意思是,因為醫療因素緊急降落的乘客,只有1/9是真正非常緊急的狀況,但剩下的人,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處理,是否就會由輕症轉為重症?因此不能因為住院率低,就否定醫療緊急降落的必要性。
真正造成緊急醫療需求的降落,多數為心臟停止跳動、心臟相關疾病、可能中風等等,從飛機決定要降落到停在機場,就需要30分鐘,不包含前面評估及溝通的時間,以及落地後送至醫院的時間。
假設是心肌梗塞,通常會希望在90分鐘內就接受到正規治療,顯然在飛機上發生心肌梗塞,到達醫院的時間將會超過90分鐘。飛機是否要因為醫療事件緊急降落,是非常複雜的決定過程。基本上由地面的醫師及機長判斷,其他人只是提供資訊的角色。
單就緊急降落所需的直接成本就落在60-2500萬之間,而且這還是在惡性通膨前的數字。同時因為行程改變,後續可能的轉機、飯店,後續航班的調度,成本都難以估計。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