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2018 柏林馬拉松





一場不該參加的馬拉松


2018年4月倫敦馬拉松跑完,回台灣之後的練跑,開始覺得左側膝蓋在跑步的時候都有疼痛感。並且發現膝窩的地方有貝克式囊腫,至醫院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疑似半月板破損,於是在6月中接受手術治療。

自己身處醫界,當然是找相關領域比較好的醫師,主治醫師說基本上一個月就可以復跑,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一個多月後,上下樓梯仍難有疼痛感,這樣要下場跑步根本是自殺行為。剛好有個也頗愛運動的同事,之前因為踢球而十字韌帶斷裂,也是到處復健無效後,找到一家物理治療師開的健身房,而回到球場。

這家以運動復健為主要營業項目的健身房,或許就是我最後的希望。我不少跑步的朋友,不管是找網路上有名的復健科醫師,還是有名的物理治療所,傷痛都一直無法復原,業內的人都知道,台灣骨科開刀的技術基本上不輸給世界任何國家。

台灣開刀技術真的沒話說,但手術後的復健,醫師沒說,也非常難尋找到資源。意味著我們有很好的手術治療,但卻沒有辦法讓多數業餘運動員回到原本的運動場上,運動員的術後復健還有著非常大的缺口。

8月初開始接受運動復健治療,跟復健師討論,一般是需要3個月的時間,才能開始做跑動的運動,但是中間卡了柏林馬,說什麼也要去,反正最後就只要走回終點就好。

治療前的評估,發現我的身體素質就算扣掉受傷因素,整體來說算是非常不好(柔軟度算其中一個項目,從小肢體前彎從沒碰到腳趾過,且至少距離一個手掌以上的距離)。他們對於我這樣的身體還能去跑數場全馬感到訝異,也認為提升身體素質後才能避免受傷。

有別於一般復健是相對靜態的治療,這家健身中心就是讓身體開始接受有限度的活動,並逐漸加強活動度的訓練。上下樓梯的疼痛感,也開始逐漸消失,但是一個月的復健雖然有所進步,並不足以上場比賽。

一個月下來,可以發現這家健身中心,真的是有非常多開完刀後來做復健的病患,只是需求一定是大於供給,且這樣的機構可以想見非常缺乏。(宣傳似乎也不足)




柏林馬EXPO


柏林馬拉松的EXPO在一個舊機場辦,要從機場入口一直走到停機坪。EXPO的規模並不大,跑過這麼多國外馬後,EXPO對我來說只剩下拿號碼布、買一件官方外套的地點,其他的攤商多寡對我來說已經不太重要。

我算是第一天開門沒多久就進入EXPO的跑者,從停機坪帶上參賽者手環,再到領取物資總共走了超過20分鐘,且中途我沒有逛任何一個攤位。拿號碼布的地方也很令人困惑,沒有任何編碼,來告訴跑者你要排哪邊領取物資,最後搞懂了,他是現場印出來。然後因為我賽後選擇批風,因此把晶片放在我手上後,沒有給我任何可以裝物品的袋子,手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卻沒有可以裝東西的袋子,WTF。

更扯的是,一般辦得好的比賽,通常就是直接把整帶的物資給你。柏林要事先預定是否要完賽T-shirt,但不是在取號碼布的地方給你,要在跑到別的地方領取。但是柏林馬有2處可以領取pre-order的攤位,一個在機場入口,一個在停機坪上,但是領取的東西並不相同,有20分鐘左右的腳程,並沒有人引導該去哪邊領取。

我去詢問過後,只被工作人員兇了不是這裡,剛下機,腦袋還在智障模式,就放棄領取,因為我也不確定我是否有預定,回到飯店看到號碼布才確定我有預定,但數個月前的事,我也搞不清楚是我自己定的還是旅行社送的。

出了領號碼布的地方,就是官方商品的攤位,ADIDAS的商品居然大缺貨,才開門不到一小時,而且這還是第一天。我敢保證,這是我跑過5場6大馬裡面辦得最差的一場EXPO。


VOUX試用跑步裝備


Voux廠商在柏林馬的群組,邀請試穿他們的跑步裝備。廠商給的是一件長袖帽T、一件運動短褲。2018倫敦及柏林以跑馬季節來說,都是非常炎熱的,柏林雖然比4月的倫敦涼爽一些,但還是有超過20度的高溫。(適合跑馬的溫度是10度上下)。

由於整個夏天都沒有進行任何訓練,因此廠商給的物資,我是帶到柏林才打開。雖然20度上下的溫度不太適合跑馬,但還是可以感覺到涼意,穿著長袖跑馬是我近4年沒有做過的事情,而且要在相對比較高溫的情況下,顯然這是個不太可行的方案。但是穿著去景點玩,還算是相對舒服。

同時Voux有提供了一件跑步短褲,理論上比賽前要試裝跑過,但是開完刀都沒人跑過,也只打算走完比賽就好 。賽前發現這件短褲如果要去輕鬆跑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要去跑馬拉松需要裝6條上下的能量膠,就會有些問題,因為只有暗藏的口袋,不太適合當作比賽的服飾。因此最後都預計使用原本舊有的裝備上場。




最速賽道


沒有一場馬拉松是輕鬆的,跑過馬拉松的人,多少都認同這樣的話。跑過3小時多的完賽時間,由於受傷,5月之後都沒練跑過,雖然有去游泳維持體能,但是要期待去跑一場好比賽,顯然是不切實際,柏林馬我跑了6個半小時,可以證明跑慢比跑快更累,只可惜了來最速賽道比賽的機會。

柏林馬拉松,是我跑得第5場的6大馬,進入比賽的寄物起跑區,廁所算是非常的少,也沒有看到提供任何的水或是食物等物資,紐約、倫敦、芝加哥廁所及飲水或食物都明顯準備充分。東京廁所雖然還不夠多,還是明顯比柏林多上不少。

進入分區起跑點後,可以看到輪椅組在準備起跑,等他們起跑後,才匆忙打開A區的管制讓跑者進入,我覺得這對跑得快的跑者相對不利,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準備熱身就要準備起跑。

3月報名柏林馬的時候,我預期可以跑315上下,所以被分到C區。事後受傷是不可預期的狀況,但是可以在第一波起跑還是比較好,天氣超過20度,後半段勢必非常痛苦,要多留一點時間給後面花。

起跑後就先龜在後面,讓要跑快的人先跑,慢慢跑著還可以有6分速,心裡想著在530-600完賽應該是有機會的。跑過8公里後開始覺得肌肉疲累、並且有掉速的狀況,這時候也漸漸被第二波起跑的追上,因為真的有些龜速,不停的被人看著號碼布,到底是多不要臉敢填這麼前面的位置。




慢慢跑著,開刀左腳膝蓋開始出現些微的疼痛感。事實上當下已經開始專注於,通過一個街口一個街口的小目標,來慢慢完成一公里,已經無法去欣賞這個城市的景點,旁邊樂隊的表演。但是每次經過水站,踩踏在地上的塑膠杯,整片喀拉喀拉的聲音,居然莫名得讓自己變得很開心。

13公里左右碰到老婆,直接跟他說後面應該會爆很大,順便休息聊天,以往的比賽都在搶時間,這次只求完賽,就都無所謂了。之後在半馬處再次跟老婆碰頭,這時候約跑了2小時15分,似乎可以5個半小時完賽。

比賽不是算數學,25公里開始真的撞牆,轉變成跑走策略。這時候開始看到路邊有幫忙跑者按摩的站,而且站數還不少,真的好想去給他們按一下。但是不知道躺下來放鬆肌肉後還能不能在跑得起來,只能投以羨慕的眼光。




過了25公里,除了撞牆,路邊的觀眾開始大喊破紀錄了,這時候也不知道是誰破紀錄,但大概也能猜想的到是Eliud Kipchoge,事後也證實是他。隔天不少人去搶購報紙收藏,這樣相對熱的天氣,還能將紀錄往前推進真的不簡單。如果是更適合跑馬的天氣,不知道能在快多少?但是人生沒有假設。

接下來我只是逐漸進入一段失憶狀態,只記得用走的比例越來越高,肚子也越來越餓(沒吃中餐),很久不曾在賽道上吃固體食物的我,這時候也只好狂吃香蕉。終點是乎越來越遙遠,6小時完賽好像越來越不可能。

當最後1公里當大家開始跑起來時,我完全只能用走的進終點。不管再怎麼痛苦我終於完成了第5場6大馬,只剩下波馬了。後來酸痛了1個多禮拜,當了1週多的walking dead,連肩頸都非常酸痛,我已經用盡全身所能利用的任何方式爬到終點。




4個月前的倫敦馬,還可以跑進前20%,4個月後我是以台灣最後第7名的方式回到終點。回到台灣後,給物理治療師評估,似乎沒有太過度的代償產生,繼續按原計劃復健。等物理治療師開綠燈後再開始復跑(應該是明年1月吧)。比賽也等真的能跑再開始報名。

這次我是買新加坡旅行社的名額。他們收費比台灣的幾家旅行社都便宜不少,且有多種方案選擇。入住飯店的時候還送了一張Berlin welcome card。Expo前的下午,旅行社老闆還在飯店門口帶大家去expo(我是自己前往),每天早餐都可以在餐廳看到老闆跟大家聊天。在終點前也可以看到老闆在那邊幫大家加油。

這家旅行社除了波馬沒有外,其他6大馬都有合作。小小的一個新加坡,可以養得起一家專門做運動旅遊的旅行社並不簡單(要取得6大馬旅行社資格想必不容易),有問題找他們也都是當天就可以得到答案,不會像之前近畿轉來轉去找不到負責人,或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情形發生,整體的服務令人舒服驚喜,也難怪可以成為各大馬拉松的旅遊合作對象。

I'II be back soon.


延伸閱讀




2018柏林馬拉松番外篇 德北自駕心得





來到德國前,除了跑步就是想去無限速高速公路上開個200km/h。預期跑完步就是殘廢的狀態,能減少搬運行李及行走距離,開車變得相對是個方便的選擇(都殘廢了還拖行李搭火車,想到就累)。

之前有在不同國家海外開車的經驗,事實上各國租車的種種流程大同小異。德國租車費用算是便宜,又是跑車的出產地,原本想租個M power、AMG、還是保時捷911之類的來開,但這些車種要機場進出才能租到,我們從柏林進漢堡出德國,所以無法有這樣的選項,事後證明還好租不到沒租。

德國該怎麼租車、怎麼租比較便宜,網路上文章非常的多。我在今年三月(2018)就向SIXT租了一台BMW 430i,想法很簡單,不會開手排所以一定要自排,今年比約5年前在法國租車有更多自牌的選擇,約有一半的車系是自排,選擇BMW是在台灣平常就開這樣的品牌,適應時間理論上是最少的,雖然是租雙門,但理論上裝兩個大行李箱是沒問題的。


被升等但是個不舒服的升等





租車的地點離飯店非常近,想說沒事提早去取車,想說多付點錢也沒關係。德國人在這趟旅行中,以非英語系國家來說算是我遇過最好的,以歐洲來說也算相對不冷淡,網路上說德國人很冷漠,至少以我個人來說是沒有這樣的感覺。店員說時間沒到,要等到時間到了才可以取車,有西方日本死板板的感覺。就多在飯店等等吧。

等到時間到了取車的時候,被告知原本預定的車沒有了,升等BMW 440i敞篷車。一開始聽到還蠻爽的,但是取車的時候才想到,幹,行李要怎麼放。敞篷車的行李箱連背包都放不下,很適合兜風,但不適合長途旅行。啊啊啊啊啊啊!

最後只好把行李放後座,但是這是雙門跑車,要把前座傾倒,才能很費力的放行李。這中間換了幾次飯店,最後找到最佳解方,就是把敞篷打開放、取行李,這是一個非常滑稽的畫面。後座放滿了行李,自然也無法在路上開篷。所以雖然升級似乎很爽,但事實上造成更多的不便。


務實的民族?


在德北近兩週的時間,除了在漢堡4天有看到數量較多的跑車(但還是比台北東區2小時數量還少),首都柏林更是很少看到高價車種,除了展示間的藍寶堅尼。理論上收入比台灣還多,又是產地,買跑車的負擔應該是非常輕鬆,但卻相對少見,不知是德國人的務實,還是我們剛好沒看到。

開了8天的車,路上當然福斯為大宗,目測跟台灣平均數量差不多的雙B,少量的保時捷(少於10台,1台911),是我在踏上這次旅程前完全無法想像的畫面。想像中應該滿街的保時捷、雙B跑車,事實上以福斯國民車加上SEAT、Skoda等其他歐洲平民車居多,雙B雖然不少,卻少見跑車,也幾乎都把車型的標誌都抹去。


傳說中的無限速





8天中我們開了7天車,跑了1800公里。約有1500公里是在高速公路上,約250在鄉間小路,其他里程在市區。

網路上有傳說,有人可以開著超跑,在2個小時左右開車600公里去上班。8天的旅程當然無法證實或否定這樣的傳說,但是除了網路上有人質疑加油不用時間等疑問外,我在德北得到的經驗是,這不太可能。

德北高速公路約30-50公里就會有一段路封路,一次把一整個方向的車道封閉修路,把對向車道分成雙向紓解車流,而一次封閉就要10公里上下。意思是說可能50公里有30多公里可以無速限,但有10公里左右是速限60公里。

身為個外國鄉民,一定會利用這個時間觀察一下修路的情形。看得出來柏油鋪很厚,10公里左右的路段不一定真的有人在工作,有時候完全沒機械沒人,有時候只是修10公里的一小段。BMW有互連駕駛功能,這時候可以看到車上會提醒速限降到60,表示這樣的修路工程不會是短時間內會完成的事情。

台灣許多車子開很慢,然後還會開在內車道,所以長久下來大家都不知道是內車道比較快還是外車道,因此就會產生大家習慣內外外內的超車方式。而大型車輛可能超重及超速,並且無法維持安全距離,在台灣應該沒多少人會有意願開在兩台大卡車的中間。

這次的經驗,內車道幾乎180上下就可以持續開在內車道,只要注意前方車距,以及後方是否有快車要讓車,因為跑車很少,所以真的要不斷看著後視鏡,因為不會有跑車的排氣聲浪可以提醒你有快車。內車道上開破200的車沒想像多,偶爾會遇到,但福斯等國民車都可以辦到,不一定要什麼名車。

開200是什麼感覺,沒感覺。當大家都開很快的時候,你根本不會覺得自己已經150以上。我當然有嘗試開個230之類的,但開個一兩公里就放慢到180左右。開200不會像在台灣開高速神經緊繃,因為只要注意前後方車輛就好,不會需要左閃右閃,對於精神消耗降低很多。

開在中間車道也沒有想像的慢,基本上台灣高速公路110的速限開在中間車道會不斷被超車。這個車道要維持的速度大概是140上下,我還是比較習慣開180上下在內線車道。德國卡車基本上可以幾百公尺的車都維持類似速度及車距,不知道我是不是我去的都是工業大城,所以都會遇到成群的卡車,看起來真的非常壯觀。因為安全距離很夠,他們也不會亂飆速,有時候要下交流道時開在兩輛卡車中間,一點壓力感都沒有。

施工區基本上速限60,大家也都可以開在60上下,不太會有塞死的情況,更不太需要一直加速減速,所以雖然施工的路段很長,但是並不會有開起來很煩躁的情形。




鄉間小路


多數的鄉間小路都是雙向雙車道,除了要進一些城鎮的時候會降低速限,多數的時候限速是在80-100,多數的車速都是超過100。鄉間道路的品質並沒有高速公路好,但是基本上不會有坑洞。

後來在漢堡時有住比較多天飯店,能把所有行李卸下來,這時候出門開敞篷車真的還蠻爽,視野不太一樣,真的能理解為何外國人天氣好就會開敞篷兜風。不過敞篷車的缺點就是會覺得屁股很重,雖然是0-100只要5秒的車,但是油門到底還是沒有貼背感,感覺車子在往前跑,行李箱還釘在地板上。真的跟車評說的一樣,敞篷車是BMW車系少數難開的車。

鄉間小路開100應該也是超出大家的想像,但這8天的感想是,你只要相信前車不三寶、不是刻意開慢車,然後跟在前車後面放輕鬆開,大家都可以開得很快很安全。不用到處鑽來鑽去,不會內車道跟外車道一樣龜速,開快的人開內車道,開慢的開外車道,保持安全距離,大家都可以開得很開心且安全。


德北自駕結論


德國自駕真的不用租很好的車,雙B基本上是不用的,要破200福斯都辦的到,還是要依照自己出遊人數、行李箱大小、會不會開手排去選車。來德國是來玩,是一個可以開快車而不是飆車的地方,一般歐洲車都很夠用了,不用租跑車,因為無限速的路段真的很短,跟台灣差距不大,100公里約要開1小時,200公里2小時。在台灣北高有人可以2小時內開完,在德國如果守法這是非常有難度的。如果行李少,或是只開一天,敞篷車倒是蠻推薦的。

台灣道路品質當然輸德國,如果德國有100分,我們至少也有70分以上。當我們羨慕德國高品質的高速公路時,我們有沒有辦法忍受10公里長時間的修路時間?當我們羨慕德國可以開高速在高速公路甚至是平面道路上時,我們有沒有辦法讓大家遵守一致的交通規則,遵守速限、保持安全車距、不任意變換車道?

這一切的一切,事實上是我們考駕照筆試時都曾經考過的東西,只是我們不曾集體一起遵守規則而已。台灣的硬體絕對能夠讓我們高速開車,德國能的我們真的也能(事實上我蠻討厭為什麼我們不能的用詞),只是我們能不能一起改變思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