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2年3月13日 星期日

朱芯儀罹患乳癌,看現今HER-2乳癌的治療

 


這幾天除了烏俄戰爭外,許多人也同時關心到,新聞報導36歲朱芯儀罹患乳癌的消息。許多人被嚇到,年紀這麼輕、也生過小孩為什麼會得到乳癌。也因為這樣的新聞產生恐荒,各大醫院的乳房門診因此人滿為患,深怕自己也是那不幸的一群人。


台灣國健署的資料,台灣約有8%的乳癌患者在40歲前發病,所以朱芯儀在40歲前得到乳癌並不罕見,每年更有約100位左右的乳癌患者是小於30歲。用10萬人口來看,確實如果有生育小孩、有餵母乳,可以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但是不代表有生產餵奶就可以對乳癌免疫。


媒體報導,朱芯儀有淋巴轉移,沒辦法清楚從新聞上得知,是乳癌第二還是第三期(仍屬於早期乳癌),有在使用標靶藥物加上化療,還沒有接受乳癌切除手術。根據這樣的資訊,大概可以猜測她罹患的乳癌是HER-2陽性,目前在接受前導性標靶加上化學治療。


HER-2陽性早期乳癌治療


HER-2陽性只是乳癌細胞的一種分類,這類病人可能同時還為賀爾蒙表現陽性或是陰性。如果是賀爾蒙陽性,就要再加上賀爾蒙治療,如果是陰性,則是以標靶藥物及化療為主。

目前對於這類病人,可以考慮前導性標靶加上化學治療,這樣的治療可以有機會讓乳癌腫瘤縮小或是消失,淋巴結原本有轉移,也可能在手術中的冰凍切片找不到腫瘤細胞,因而有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及避免淋巴結清除手術的機會。對於病人,如果可以保留女性第二性徵,對於心理及外觀上都有所幫助,同時淋巴結保留,也可以大幅降低未來手部淋巴水腫的機會。

除了可能可以改變手術的方式外,前導性標靶加上化學治療有可能讓腫瘤細胞消失,也就是說在手術後切下來的組織,找不到癌細胞,這樣代表這些病人對於治療是非常有效,未來存活率也會比還可以找到癌細胞的病人好上不少。

前導式標靶加上化學治療,如果只用化療而沒有加上標靶藥物,只有約兩成的病人有機會找不到癌細胞,如果加上單標靶藥物(賀癌平),則可提升至4成左右的機會,如果使用雙標靶藥物(賀癌平、賀疾妥),則可能有6成的機會在前導性治療後,找不到腫瘤細胞。所以如果要獲得最好的治療,應該以化療加上雙標靶可能可以獲得最佳療效。

朱芯儀因為有證實淋巴結轉移,所以根據健保規定,賀癌平可以由健保負擔(可申請18次療程),因此媒體上有說使用標靶藥物6萬多的資訊,可以判斷她應該是接受雙標靶藥物治療,她的主治醫師是安排6次前導性標靶加上化學治療。

標靶藥物大幅增加HER-2陽性乳癌的治癒機會,但是藥物也會帶來心臟損傷的機會,因此根據國際準則上的做法,在施打標靶藥物前,除了標準的癌症及化療檢查外,還需要有做心臟功能的檢測,來做為未來是否有心臟毒性產生的參考。

如果在接受前導性標靶加上化學治療後,完全找不到癌細胞的病人,或是一開始就進行腫瘤切除手術的病人,在手術後就繼續接受原本的單標靶或是雙標靶治療。如果是前導性標靶加上化學治療後,仍有殘存腫瘤,則應該要改使用賀癌寧藥物治療,可大幅增加純活率。




高風險病人的治療


HER-2陽性乳癌的治療,從只有化療,直到約25年前出現第一個標靶藥物,到現在主流的雙標靶藥物治療,標靶藥物不斷推陳出新,一直有標靶藥物在持續研發中。標靶藥物雖然讓HER-2陽性乳癌的病患存活率提升,但是仍然有約25%的病人未來會復發。

這些復發的病人,有不小的比例會是腦部轉移,可能跟目前標靶藥物是大分子結構,無法穿透血腦障壁(BBB)有一定關係,這些腦部轉移的病人,相對其他部位轉移對於生命的減損更大,平均存活時間只有其他部位的一半。

當發現後續病人有不小比例會復發,且可能更為嚴重,有許多研究在試圖找出降低復發的方式,可以運用在早期乳癌。但是一直都沒有相對比較好的藥物,或是藥物相互搭配得到令人滿意的成績。

近年來,有研究發現,HER-2陽性合併賀爾蒙陽性的早期乳癌病患中,如果是屬於較高風險的病人(前導性化療殘存腫瘤),在標準HER-2陽性乳癌治療完成後,接續賀儷安 (neratinib)使用,可以降低未來復發的機率,同時也能降低未來復發是腦轉移的機率。因此針對高風險的病人(小於40歲罹患乳癌也應視為高風險),是應該要思考是否要在標準治療後,再使用賀儷安來延長治療。




復發的治療


如果病人有復發、甚至是遠處器官轉移(肝、骨、腦、肺),目前第一線的治療還是以雙標靶合併化療為主(可申請健保使用18個月)。萬一疾病無法得到好的控制,可能就要使用第二線的藥物。目前台灣核准的藥物為賀癌寧,並且可以申請健保使用10個月的時間。

NCCN(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上的建議,目前第二線的藥物除了賀癌寧外,還有優賀德(Enhertu)這個藥物,目前優賀德使用在轉移性乳癌的數據非常漂亮,NCCN在第二線藥物的建議,是將優賀德放在賀癌寧的前面,意思是建議優先優賀德,如果沒有優賀德在來考慮使用賀癌寧。

優賀德療效非常好,甚至可以解決腦部轉移的難題,未來可能累積更多數據後,有機會提前到第一線使用,也可能可以在早期乳癌上使用。台灣可能預計2022年的第2季會上市,據傳售價可能是賀癌寧的2-3倍,是否有健保給付也是個問號。

媒體報導中,朱芯儀有表示她使用的標靶藥物要6萬多,並不便宜,這些名人可能相對一般普羅大眾,有更好的收入,都覺得有壓力,一般人事實上應該要好好規劃自己的保險,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很好的藥物,這些好藥的研發也會造成藥物不會便宜,但是有沒有錢可以使用就是另外的一個議題了,畢竟健保不會包山包海,而癌細胞可是不會等到有便宜藥物出現的時候才轉移。




名人得乳癌,除了恐慌我們還能做什麼


不少人以為自己年輕不會得到乳癌,但朱芯儀有生過小孩、相對年輕,她得到乳癌對於很多跟她相似年紀的女性,有莫大的震撼,也因此許多從未檢查乳房的人開始去醫院安排檢查。事實上,國健署有提供每兩年45-69歲婦女的乳房攝影篩檢,但不是每個符合資格的女性都願意接受檢查。

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會有較好的療效,甚至有專家認為乳癌已經變成一種慢性病,只要定期追蹤或是服藥,而不是像過去得到癌症就跟宣判死刑一樣。甚至很乳癌第四期的病人,如果接受適當的治療,可以到處遊山玩水,外表看不出來是生重病的人。

除了國健署提供的的篩檢,像是朱芯儀的案例,就不符合國健署的篩檢標準,因此就算是年輕女性,也應該在30歲後,每年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根據國際多數乳房相關醫學會的建議,滿40歲的女性,也應該要在超音波外加上乳房攝影檢查。

基因、年紀、性別、初經時間、停經年紀,甚至是否能夠懷孕哺乳(有沒有遇到對的人),都不太是我們能控制的,但是健康的飲食,不要過度飲酒,控制好體重不要肥胖,規律得運動,都可以減少罹患乳癌的風險。

現代社會比起以前相對晚婚,也較晚生育,接受化療或是賀爾蒙治療,可能會對於未來生育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在被診斷為乳癌時,如果原本有生育計劃的女性,應該要去婦產科做生殖諮詢,討論是否需要凍卵,盡量保留可以讓還有生兒育女的機會。

隨著治療的進步,而健保資源有限,如果今天沒有淋巴結轉移,要使用雙標靶藥物加上化療,可能每次療程都要10萬起跳,如果有淋巴轉移,也要6萬多的費用,如果同時是賀爾蒙陽性,想要獲得最好的治療,又有一些藥物需要自費。同時年輕女性更要考慮乳房手術重建問題。未來乳癌治療存活率好不好,對於多數人來說,可能是保險有沒有保好,口袋深不深來決定,因此重新檢視保單是有需要的。


延伸閱讀:






2022年3月8日 星期二

乳癌義乳重建安全嗎? 義乳材質怎選?





愛美是人的天性,台灣每年有2-3千人接受隆乳手術,來獲得更美麗的身形。隆乳除了要變美,更重要的是安全,畢竟隆乳手術是讓人變得更美,但是如果因為這類非必要性手術,而產生疾病,都不是任何人所樂見的。


幾年前,有隆乳使用某廠牌絨毛面植入物,發現會因此導致淋巴癌,並且在台灣也有案例產生,雖然產品已經下架,但這些植入物仍然在這些女性的身體內,並且不是多數人都知道這樣的資訊,可能成為一個放置在身體裡的未爆彈。雖然目前認為這樣的機率並不高,但是這些植入物的安全,仍然需要更長時間的追蹤來證實。



乳癌患者乳房重建


台灣每年罹患乳癌的人數約有1萬5千人左右,一般乳癌患者會根據腫瘤大小及自身的偏好,決定要進行乳房保留手術或是乳房切除手術。如果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則要思考是否要接受乳房重建手術,對於病患的外觀及心理層面可能都有所益處。

根據調查,歐美接受乳房切除手術的患者,約有3-4成的病患接受乳房重建手術。台灣則相對較少,約略為1成的病人接受乳房重建,比起10年前的5%左右,近年來重建手術有倍數的增長,可能跟社會風氣及醫師除了疾病外,也希望給病人更好的周邊照顧有關。

重建的方式大致分為自體組織重建,以及義乳植入物重建。自體組織最常見的,是使用乳房手術附近的擴背肌或腹部組織來進行重建,因為是自身本身的組織,基本上不會有排斥的問題,但是血流是否夠好就是成功的關鍵,如果血流差,可能就會造成重建組織壞死。

另外自體組織重建,也會產生更大的皮下傷口,造成更多的疤痕組織,也因為會破壞身體原有的平衡,對於未來的運動、活動等能力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自體組織基本上都算核心肌群,重建的病人可能會造成姿勢不良,長期會因為姿勢改變產生別的病痛。




義乳除了可以用在美容手術上,也被使用在乳癌手術後的重建上。一般義乳放在乳房組織切除後的空間較少,置放在胸大肌下是較主流的做法。義乳的材質分為絨毛面(粗糙面)及光滑面。義乳隨著科技的進步,相對過往,莢膜攣縮(石頭奶)的產生或是觸感不佳,都有明顯的進步,水滴型的義乳,更是可以讓女性的乳房外形更為自然漂亮。


義乳重建安全嗎


雖然為了重建,可能會比傳統手術使用較小的皮膚傷口,意味醫師要在較小的操作空間內完成手術,因此有人會擔心這樣的手術方式,是否會有腫瘤細胞殘存的問題?或是淋巴結清除不乾淨造成復發?根據韓國的一項超過五年的追蹤研究中,發現病人在前導性化療後,是否接受乳癌手術後重建,對於長期的存活率、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並沒有明顯的差別。因此現有的資料,可以告訴我們,乳癌手術後接受重建,是沒有太大的安全疑慮。

某廠牌絨毛面的義乳曾經因為造成淋巴癌而下市,因此是否對於乳癌病人的疾病復發會有所影響?是否對於乳癌病人的重建只能因此而使用光滑面義乳?如果相對短期的絨毛面義乳植入,就會造成淋巴癌,那在更長的時間後,是否會產生更多因為義乳植入而導致淋巴癌的病患?

乳癌的病人越來越多,需要重建的病人也會隨之成長,在現有乳癌病人可以活得更久,甚至早期乳癌可以跟一般沒有罹癌的女性,有相類似的長壽生活,乳癌越來越像慢性病的現在,一個植入物可能會在病人身體留置30-40年,甚至年輕乳癌病患,有可能會達到50年以上的時間,重建義乳材質的安全性就非常重要。




針對義乳材質的研究,目前可能只有韓國有做過相關的研究。針對近700個乳癌病患的研究發現,有4成的病患使用光滑面義乳,其他6成則使用絨毛面。在追蹤超過5年後,光滑面的病患有5個乳癌復發,絨毛面則是23個病患。

明顯發現在五年的期間內,不管是在第一第二期乳癌、或是第三期乳癌、或是賀爾蒙陽性還是陰性,使用絨毛面的病人,相對於光滑面的病人,都有明顯容易復發的跡象,局部病復發雖然發生人數有明顯高低,但是並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但是容易造成致命的遠處轉移,都是植入絨毛面的病人產生,而遠處轉移的現象,並沒有發生在使用光滑面的病人身上。

義乳植入物根據該研究是放在胸大肌下,就算有殘存癌細胞,也不會直接刺激而造成復發或是轉移。可能造成的原因仍然是個謎,可能的原因是,是否絨毛面的材質,會造成反覆的發炎反應,因而導致有利腫瘤細胞繁殖的環境。




我們可以怎麼選擇?


乳癌年輕化一直是現在熱門的議題,我們可以看到比以往多的30歲左右年輕乳癌病患,可以有很明確的資料顯示,越年輕的乳癌病患,會越希望或願意重建。對於這些病患不管是自己組織重建或是植入物的選擇,各種優劣點都應該要醫病雙方清楚了解。

尤其是絨毛膜面可能有較高風險造成遠處轉移,因而導致提前面臨死亡的機會,就必須要讓病人知道,雖然絨毛膜面可以有比較美觀(水滴型義乳屬於絨毛膜面),但是有可能要承擔較高的死亡風險,美觀跟疾病治療的優先次序,應該還是要以治療為優先。

絨毛膜面植入物,只有單一研究有發現這樣的問題,目前也沒看到有其他的研究,所以就已知的訊息,雖然要小心去使用,但是對於病人,一旦疾病復發,對身體及心靈都是很大的傷害跟壓力,對於整個家庭影響也是巨大的。基於病人的利益考量,在沒有釐清為何絨毛面相對於光滑面,有較高的復發機率前,建議病人使用光滑面義乳植入,可能是比較符合醫療倫理的作法。


延伸閱讀:



不運動會增加乳癌患者死亡風險


乳癌賀爾蒙治療(2020)




參考資料:

Long-term Oncologic Outcomes of 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 vs Conventional Mastectomy Alone for Breast Cancer in the Setting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ssociation of the Implant Surface Texture Used in Reconstruction With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Is It Time to Abandon Textured Breast Implants for Breast Cancer Re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