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1年1月25日 星期一

新冠疫情下 有些癌症治療不能等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近一年,台灣可以說是全球少數的淨土,可以過著近乎正常的生活:上餐廳、看電影、看歌劇。然而這樣的生活,可能隨著部桃的院內群聚感染產生不確定感。

疫情指揮中心在2021年1月24日,因部桃感染新冠病毒個案889,預估需要居家隔離5000人,可能讓台灣歌舞昇平的日子劃下句點,類似歐美軟封城、居家上班的生活似乎就在眼前。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醫師認為病毒進入社區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事,疫情發生了一年,台灣比別人多了一年準備時間,但是我們準備好了嗎?

新冠疫情在國外,不只影響多數人的生活,也改變許多病人看病的行為。2020年上半年,我們只能猜測要怎麼面對,現在我們有許多國外的經驗可以借鏡。

癌症是台灣死亡原因的首位,乳癌又是所有癌症發生率最高,且發生率逐年快速攀升。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四期存活率超過3成,在常見癌症當中,相對容易治療,也需要長期追蹤跟治療。新冠疫情,人們進入醫院的恐懼,使癌症治療行為產生改變。



台灣的乳癌治療可以怎麼做


假設新冠疫情真的大規模進入社區,乳癌病患還是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大大減少未來政府、個人、家庭的負擔,如何維持現有的乳癌篩檢,是國民健康局跟醫院必須要提早做好準備的事情。

乳癌存活率的提升,跟現在全身性治療藥物進步有關,化學治療、賀爾蒙治療、免疫療法、標靶藥物、甚至是基因療法,可以避免癌細胞轉移到致命的遠端器官。局部性的治療像是手術及放射線治療也是非常重要,但應該要減少病患進出醫院的時間,術中放射線治療就變得非常重要。病人在手術後就不用頻繁進出醫院接受放射線治療。

台灣的乳癌患者,超過8成為賀爾蒙受器陽性,代表多數病患可以接受賀爾蒙藥物治療,現在台灣乳癌病患基本上都可以拿三個月的賀爾蒙藥物,沒有太多的理由中斷治療。雖然目前台灣停經針的規範劑型是一個月打一針,但是歐美有三個月打一針的劑型,政府應該在這段期間放寬藥物的適應症,減少病人往返醫院而增加感染的風險。

早期乳癌治療現在有基因檢測輔助,根據檢測結果判斷是否接受化療,如果可以不用化療,則又能減少進出醫院感染的頻率。

我們希望台灣在這次部桃風暴中挺過,萬一新冠疫情進入社區,我們醫療端、民眾端準備好了嗎?國外疫苗雖然研發成功,但是效果如何?台灣要多久才能拿到疫苗?需要多少人注射才能達到群體免疫?都是未知數。第一線防疫成功,已經給大家一年的快樂時光,從別人的經驗,我們可以做些調整,讓乳癌病患能夠繼續得到該有的治療。





疫區的治療經驗


門診是最能體現出乳癌病患是否有好好治療,不管是拿藥、安排化療、追蹤檢查,都要從門診開始,從國外的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病人中斷了門診治療或追蹤。

乳癌病人前期的高存活率,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乳癌篩檢,使病患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為封城的關係,很多國家跟城市都明令禁止不必要的醫療行為,而乳房篩檢就是其中之一。原本5-6成的乳癌病患是由乳房篩檢發現,隨著封城時間的超過三個月時,乳癌被提早篩檢出來的比例降到只剩下3成,是疫情前的一半。

乳癌篩檢的停滯,導致許多病患產生症狀才去就醫,使得診斷為乳癌時的期別,更多的晚期乳癌,較少的早期乳癌,這意味治療效果,將大打折扣,癌症治療的成本及難度將大幅提高。因此如果能儘早恢復乳癌篩檢、避免停止乳癌篩檢,可以減少許多後續治療上的困難。




隨著時代的進步,乳癌手術從全部乳房切除進步到部分乳房切除再加上放射線治療。當疫情到來,病患為了避免需要天天進出醫院,以進行放射線治療,因而接受全部乳房切除手術,這樣就減少長時間需要跟人群接觸、進出醫院的恐懼。

早期乳癌,不一定需要化學治療,許多人在疫情期間,選擇暫時不進入醫院接受化療,如果需要化療的病患,會選擇以口服化學治療藥物代替。多數乳癌病人,為賀爾蒙受體陽性,在疫情期間更多病患除了手術以外,以接受賀爾蒙治療當作主要全身性治療方式。


台灣的乳癌治療可以怎麼做


假設新冠疫情真的大規模進入社區,乳癌病患還是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大大減少未來政府、個人、家庭的負擔,如何維持現有的乳癌篩檢,是國民健康局跟醫院必須要提早做好準備的事情。

乳癌存活率的提升,跟現在全身性治療藥物進步有關,化學治療、賀爾蒙治療、免疫療法、標靶藥物、甚至是基因療法,可以避免癌細胞轉移到致命的遠端器官。局部性的治療像是手術及放射線治療也是非常重要,但應該要減少病患進出醫院的時間,術中放射線治療就變得非常重要。病人在手術後就不用頻繁進出醫院接受放射線治療。

台灣的乳癌患者,超過8成為賀爾蒙受器陽性,代表多數病患可以接受賀爾蒙藥物治療,現在台灣乳癌病患基本上都可以拿三個月的賀爾蒙藥物,沒有太多的理由中斷治療。雖然目前台灣停經針的規範劑型是一個月打一針,但是歐美有三個月打一針的劑型,政府應該在這段期間放寬藥物的適應症,減少病人往返醫院而增加感染的風險。

早期乳癌治療現在有基因檢測輔助,根據檢測結果判斷是否接受化療,如果可以不用化療,則又能減少進出醫院感染的頻率。

我們希望台灣在這次部桃風暴中挺過,萬一新冠疫情進入社區,我們醫療端、民眾端準備好了嗎?國外疫苗雖然研發成功,但是效果如何?台灣要多久才能拿到疫苗?需要多少人注射才能達到群體免疫?都是未知數。第一線防疫成功,已經給大家一年的快樂時光,從別人的經驗,我們可以做些調整,讓乳癌病患能夠繼續得到該有的治療。




早期乳癌治療現在有基因檢測輔助,根據檢測結果判斷是否接受化療,如果可以不用化療,則又能減少進出醫院感染的頻率。

我們希望台灣在這次部桃風暴中挺過,萬一新冠疫情進入社區,我們醫療端、民眾端準備好了嗎?國外疫苗雖然研發成功,但是效果如何?台灣要多久才能拿到疫苗?需要多少人注射才能達到群體免疫?都是未知數。第一線防疫成功,已經給大家一年的快樂時光,從別人的經驗,我們可以做些調整,讓乳癌病患能夠繼續得到該有的治療。



原文刊載於《蘋果日報》論壇版

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肌力訓練來增進跑步經濟性,從理論到實務

 




肌力訓練可以增進跑步經濟性,已經越來越被跑者所接受。過去可能擔心過多的肌肉,會增加體重,反而使長跑的成績下滑。現在已經知道,要增加肌肉沒有想像中的容易,增加肌肉的過程中,可能也會減少脂肪的重量。體重過重當然會影響比賽成績,但是比一般人更多的肌肉及肌力,反而可以增強比賽表現。


知道肌力訓練可以改善跑步的各個面向,但是很少有人告訴大家到底要怎麼進行訓練?一週要訓練幾次?是大重量好,還是小重量多組數好?多數的人都自己練習,就算是健身教練,對於如何增進耐力運動員的運動表現也可能是一知半解。而我們就試圖來解開這樣的謎團。





跑步經濟性


較好的的跑步經濟性,代表著在相同速度下消耗較少的氧氣,腳觸地時較小的力道及能儲存較高的彈性動能,被視為擁有較好的跑步經濟性。跑步經濟性為許多身體素質的綜合展現,肌纖維的組成比例(快肌、慢肌)、神經傳導能力、肌肉力量、關節活動度等等。

既然跑步經濟性是身體素質的綜合表現,也就代表可以透過很多種方式來增進跑步經濟性,像是大量且長期的跑步訓練,改善活動度及穩定度,或是高地訓練來增強身體的攝氧能力(高地訓練有不少爭議且消耗大量資金,對一般人不太實際)。

根據一些跑步經濟性的特性,多數研究是以改變跑步姿勢或是增加肌力來著手,目前仍然無法證明改變跑姿,真的能夠改善跑步經濟性,甚至可能帶來反效果。肌力訓練可以增加肌肉運動的效率、保持軀幹穩定,同時可以在較短的觸地時間內,產生更大的推進力量,也使身體能負荷更高的訓練量。





肌力訓練帶來的改變


多數的運動研究很難做超過8-12週(應該是經費問題),但是在這3個月不到的時間,我們就能在跑者的身上,看到肌力訓練帶來的一些變化。步頻、步幅、體重,多數都沒有明顯改變,但是在相同耗氧量下,測驗的速度可以明顯提升,也明顯可以承受更長距離的訓練。

短時間內要長肌肉,或是產生改變並不容易。在沒有長期肌力訓練的人身上,可以藉由改善肌肉神經統合的能力,而增加跑步力量輸出、增加彈性動能保留能力、減少觸地時間都有明顯的進步。

短期增加跑量、或是加入肌力訓練都可以改善跑步經濟性,但是成效並不明顯。肌肉神經要生長或是加強統合能力都需要數個月以上的時間。要讓肌力訓練達到最好的效果,就必須要提高更高的跑步訓練量,並且加入長期的肌力訓練到課表中。

對於中低訓練量的跑者,短期肌力訓練就可以看到跑步經濟性的進步,這跟神經傳導、增加身體代謝能力、增進心肺功能有關。但是對於高跑量的跑者,就無法透過肌力訓練來達到增進心肺或是代謝功能,以促進跑步經濟性。

已經是進階跑者還是能從肌力訓練來改善跑步經濟性,他們可以增強肌肉神經的整合、讓肌腱有更強的能力可以儲存彈性動能(減少能量的消耗)、增強下肢的剛性、讓肌肉產生肌肥大,更有力量來產生更大的推進能力、身體的穩定性更高,因而增加跑步的能力減少耗能。





如何訓練


已經有太多的文章,告訴跑者肌力訓練的好處,要做那些肌力訓練的動作也被一再提起,在Google上打上關鍵字,就可以找到一堆跑者該做的四種、十種動作。但是多數的文章,是以肌力教練的角度出發,他們多數不了解跑者的跑步課表安排,賽季休賽季的不同,只告訴你一週要幾次肌力訓練,什麼動作要做幾組、做多重,但是肌力訓練應該是一個全身性的訓練,雖然跑著應該要多加強下肢的肌力,但沒有好的軀幹、上肢肌力,就不會是個好的訓練。

大重量低組數的訓練,可以有效率增加肌肉的力量及身體穩定性;輕重量高組數的肌力訓練,可以在訓練的時候,模擬跑步長期不斷衝擊的狀態,並且可以訓練肌肉以較高的速度進行訓練,藉此做不同的整合。因此不管是大重量或是小重量多組數,對於跑步訓練都是相當重要。


對於跑量不足,或是該開始進行跑步訓練的跑者,任何的跑步訓練量加上肌力訓練,都可以輕易看到明顯的進步。跑量的增加、肌力訓練都可以改善這類跑者的跑步經濟性,但是對於已經長期高跑量的進階跑者,要進步就不是有訓練就有進步這麼簡單了。


進階跑者的課表該怎麼安排,可能都有個固定模式。不是每個進階跑者都有進行肌力訓練,NSCA(美國肌力與體能學會)根據大量的研究得出,對於進階跑者,只要使用40-70%的最大肌力,每週進行2-3次的訓練,2-3個月內就可以看到跑步經濟性明顯得進步。





可是長跑比賽,像是馬拉松,有賽季非賽季的分別,在賽季可能需要為專項做準備,各式的增加肌力、交叉訓練安排在非賽季較為適合。根據賽季的安排,除了既有的跑步課表,在非賽季針對肌力做每週2-3次的訓練,等到賽季開始將每週肌力訓練降到1-2次,就能維持良好的跑步經濟性到比賽,並不會因為減少訓練的次數,而喪失了肌力訓練帶來的好處。同時肌力訓練也被證實,可以讓跑者可以在比賽後段,有較好的能力,可以維持或是增加比賽的跑步配速。


人都有惰性,雖然知道肌力訓練可以帶來跑步經濟性等各式好處,但是許多跑者因為肌力訓練教為痛苦(沒有Runner high),肌力訓練品值跟頻率不易維持得很好,研究認為有專業的人指導,可以在同樣時間內得到最好的效果,不會以為自己已經很盡力了,但實際上跟需要的重量有所落差,而讓投入的時間,沒有產生最好的效果,如果有錢有能力,最好還是請教練指導,最好教練也要能懂跑步運動所需要的肌力訓練,這樣的肌力訓練才會最有效率。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Effects of a concurrent strength and endurance training on running performance and running economy in recreational marathon runners

Explosive Training and Heavy Weight Training are Effective for Improving Running Economy in Endurance Athl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trength Training for Endurance Athletes: Theory to Practice

The Effect of Strength Training on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Distance Runners

Effects of Strength Training on Running Economy in Highly Trained Runners: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Trials